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发布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从劳动者看,“新质生产力”强调劳动者的“质变”,分领域看,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缺口亟待补齐。

  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从劳动资料看,“新质生产力”强调劳动资料由“机器化”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变。从劳动对象看,“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无形化”。以数据、信息为代表的“无形物”开始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

  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二、新质生产力五个“必须”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必须使原创性颠覆性系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必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强调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在“破”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要更加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国有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

  二是发挥产业控制作用。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启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三是发挥安全支撑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要强化重点领域布局,通过市场化方式,强化国有经济在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等领域的控制地位,增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油气资源进口多元化,提升对运输通道的掌控力。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网络安全。

  四是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加强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国有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不仅仅是短期利润的追求,更要关注产业链的整体构建和提升,实现从产业链的低端到高端的跃升。

  五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深化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增强企业内生活力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分类优化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完善外部董事履职评价和考核,提升董事会规范运作水平,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